选派教师出国留学不但能让教师在国际化办学背景中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竞争能力,而且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学科群体优势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使高校提高整体学科水平,必须立足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规划出国留学选派工作。
1、建设学科队伍,确定学科群体优势。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校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取得学科上的优势,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来全力建设好学科队伍,造就一批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能够更好适应和把握现代学术研究大项目、大协作特点的学术群体,推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例如,复旦大学为加强薄弱的生态学学科,引进了留学回国的陈家宽教授为生态学学科带头人,并连续引进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在"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中,这一研究群体又整合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相关力量,牵头承担了生物多样性与区域生态安全"学科建设项目。
2、重点保证学科带头人的出国研修与国际合作。要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提高国际问的竞争力,只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才能保证学校在学科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学科带头人由于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宽阔的学科视野和学术交流范围,能够主导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校必须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大力支持学科带头人出国研修和国际合作,让更多的学科带头人到国外一流大学讲学、研修、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学术合作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竞争能力。
3、鼓励青年教师出国研修。为了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近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推出了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等科研活动。青年骨干教师正出于学术研究的上升时期,接受知识快,适应能力强,因此积极鼓励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研修,可以开阔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培养他们在学术研究前沿领域展开研究的能力等,对于充实学术梯队和优化学科队伍结构是非常有利的。事实证明,许多新的科研项目是留学回国的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开展的,他们回国后开拓了大量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白身的教学水平,而且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对其他教师发挥了示范与推动作用,扩大了出国留学的受益面。
4、兼顾学科的发展平衡。学科是高校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从这个意义而言,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从目前高校留学派出和学成归国人员的学科领域分布来看,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大部分留学基金项目的选派都偏向于应用型学科如计算机、通信、材料科学、能源工程等,给予人文与社会学科、公共课和基础课的资助相对偏少,且主要限制在校际交流的单一渠道内。今后高校要不断进行调整,不但要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同时也要关注人文社科类学科,把社科类学科骨干派出去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促进高校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等各个学科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
5、积极探索学术团队派出的新模式。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术团队的作用日趋显著,根据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加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思路,积极探索学术团队派出新模式。也就是为了配置好有限的资源经费,使高校的重点学科得到较快的发展,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良好协作关系和较高科技水平的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按照学科梯队,以学术团队的形式分层次、分年度、有计划的派出教学和科研人员进行定点研究或合作项目开发等,这样一方面可以直接得到国外同行的具体指导和业务帮助,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在学科领域内深入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协作研究,从而扩大学术影响,提高知名度,同时加强了学校学科梯队和团队的建设,极大地强化派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