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交往是在职硕士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师生交往质量是师生交往状况的综合反映,包括师生交往的内容、方式以及交往的频度、深度等。在职硕士与导师之间的交往,在内容上,应涉及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在方式上,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也可以采用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间接的交往;在交往的频度、深度上,应根据学习、生活上的需要来进行,旨在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又不给彼此带来压力。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在职硕士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职硕士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导师数量没有相应的增加,于是,出现了一位导师带的在职硕士数量迅速增多的情况。
不难推断,学生的数量越多,那么师生交往的质量将会受到越大的影响,甚至有在职硕士感觉到简直是在放羊"。
此外,在师生交往的内容上,带在职硕士较少的情况下,导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面关注每一个在职硕士的学习、生活、身心状况、思想状况等,与在职硕士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而人数增多之后,在指导在职硕士学习方面的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难免就会疏忽对在职硕士生活、思想方面的关心。
师生交往存在着不同的状态、层次与水平,根据交往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工具性交往和价值性交往。工具性交往是指交往在师生主体的活动当中是以工具性地位而存在的,只是作为师生达成某种目的的一种工具。价值性交往是指交往从工具性存在提升为师生活动的一种本体性存在,交往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着知识的生成、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情感的升华以及生命的体验等等。工具性交往和价值性交往是两种截然不同水平的交往,价值性交往是一种更高水平的交往。"真正的师生交往应该是追求高水平的价值性交往,而虚名化"状态下的师生交往,很大程度上己经丧失了师生交往过程中本应具有的丰富意义,这样的交往难以满足交往主体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