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升儒教育 > 职业教育 > 正文

2024年对仗是什么意思

2024-11-17 18:15:02

对仗是什么意思?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北雪铺新平巷路,三更越女素颜垂。餐间只怕人逢酒,半院羞花闭月辉。

(斜黑体不合正格)

西风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夏雨冲新平巷土,三更越女艳妆娑。

餐中只怕人逢酒,半院幽波荡月波。醉后知天在水,梦压星河。

半院红楼牵月壑,满船清梦压星河。《郑岗随时对》唐温如?

对仗,中国文化之特有,历史久远。对句益于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汉字,可将一种关系映射到他处,锻炼联想能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飘雪伴独狼并进,春风同大地四方。《郑岗随时对》王勃。是否工整?

天者,真空也;暗物,无处不在。

天者,上帝也;昔在今在,无处不在。

天者,自然也;无非自然,天无处不在。

由上,天在水。

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对仗”?

1、平仄是声调,平声是一二调(即阴平阳平,汉语拼音的1、2声)仄声是上声去声(3、4声);

2、对仗:平仄相对,比如平平仄对仄仄平,

词性相同,意义相对;

尾字押韵;即汉语拼音的韵部相同;

尾字一定要压平声韵,偶句押韵;

3、如果是对联,上联一定是仄声收尾;

关于您的诗,需要我们具体分析详细谈,因为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按古诗要求,您这不能算严格的诗。

什么叫“对仗/对偶”?

首先说清楚,“对偶”和“对仗”虽然差不多,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

汉赋以及后来的骈文中很多对偶,要求比较宽松,仄声韵结尾也没什么问题。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讨武?文》中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些都是仄声收尾。又比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但仄声收尾,上下句中还出现了重复字。这些都属于文法中的对偶,用在赋,散文,议论文之中都可以,在对仗中都是不允许的。

对仗又称队仗、排偶

对仗是一种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对偶,专用于诗词之中。

经过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努力,将对偶整理成格律诗中的对仗。“对仗”出现在律诗的颌联和颈联,也就是五律,七律的第三四句和五六句。由于太过严格,后来的律诗就只要求颈联对仗了。但是这是一个最低要求,如果你写古诗,第五六句不能严格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

对仗因为主要用在格律诗中,所以必须遵守平仄格律。

对仗的规矩

首先,出句(上句)必须是仄声结尾,对句(下句)必须是平声结尾。仄声收尾,其实就是告诉你话没说完,等着听下句。平声悠扬结句,就是告诉你,话我说完了,自己领会去。这个在律诗中颌联、颈联是一样的。

第二个就是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这个是律诗“对”,“粘”格式中的“对”,是必须遵守的。不能“孤平”,也不能“三平尾”。这都是写律诗的基本要求,在对仗中同样成立。

然后,词性也要相对,“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能乱来。

第四点,对仗中上下句是不允许出现重复字的。单句中可以,不过如果出句出现了重复字,那么对句也必须用同样的手法来对应。比如“飞雪片片凝瑞去,马蹄声声报春来”。上句“片片”,下句“声声”这样才对。如果上句隔开几个字用了重复字,那么下句也必须一样,比如“孤舟逆水孤江渡,老雁乘风老路巡”,出句两个“孤”字,对句就有两个“老”字对仗。

第五点,对仗在内容上的要求。作为对仗的颌联、颈联要符合律诗中整体意思,要注意衔接首联和尾联,完成诗意的刻画和表达。

对仗的类别

按照文字对仗严谨的称为“工对”,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工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还有些对仗就没那么明显,比如同样是杜甫的诗句“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这个看上去就有点散,但是仔细看,还是对仗的。这种就称为“宽对”。这是从对仗工整上来分的。

对仗如果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上下句内容相同,又称为“并肩对”,并没有对意思有推进。而如果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既对仗,又有意思的推进,我们称之为“流水对”。这是从对仗内容上来分的。

同时律诗中对仗联的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讲法。一般情况下,颌联、颈联对仗,这是正格。如果放宽了颌联不对仗,只有颈联对仗,这种叫做“蜂腰对”,就像蜜蜂的腰一样,形不形象?如果首联对仗,颌联不对仗,颈联又对,叫做“偷春对”。就好像春天偷偷地早来了,所以提前到首联去对仗了。

古人的命名,还真是幽默而形象。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展开全文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转载需向著作权人取得许可。

豫ICP备2023015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