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三年(2012-2014年)的改革实践,浙江土业大学农药学学科建立了以跨学科构建和多主体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弱势学科在职硕士培养体系,在职硕士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师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提高在职硕士创新能力提供了师资保障。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农药学学科组建了一支跨学科、跨单位的导师队伍。导师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涉农企业与行业,导师的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土艺优化、活性筛选、机理研究、残留分析与环境评估等农药研发整个过程。
(2)在职硕士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学术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农药学学科在职硕士发表的学术论文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012年以来,农药学学科在职硕士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59篇,较改革前三年(2009-011年)的犯篇有大幅度提高,增幅达84.4%。值得一提的是,农药学学科在职硕士在Org.Lett.,Chem.Commu.等TOP期刊上发表论文实现了新的突破。自2012年以来发表影响因子(IF值)3.0以上的学术论文9篇(前三年只有1篇),他引20次以上的学术论文11篇。二是中请和授权的专利数量明显上升。发明专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能力。近三年以来,农药学学科在职硕士中请和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数量均有大幅度提高:2012年以来中请37件、授权28件,较20092011年的中请21件、授权10件分别提高76.2%和180%。
(3)在职硕士竟争力明显增强。2012年以来,农药学学科在职硕士获国家奖学金7人次,学校一等奖学金4人次,二等奖学金9人次,专项奖学金9人次,获省级优秀毕业生9人。毕业在职硕士出国深造也实现了零的突破,2013年农药学学科有两位毕业在职硕士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