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导师队伍来看,导师队伍力里薄弱
从导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在职硕士导师大都学历较高、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导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指导学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职硕士导师是在职硕士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实行导师负责制。面对在职硕士规模的扩张,导师队伍从整体来看:在职硕士导师数量增幅相对缓慢;男女比例相对失衡;年龄结构集中在41-50岁之间;地区差异明显突出,导师数量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州,偏远省份的导师数量较少。从局部来看,有些地区高校在职硕士导师由2005年前的带在校在职硕士1-2人,到今天带在校在职硕士20-30人,生师比严重失衡;部分在职硕士导师年龄老化,新增在职硕士导师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缺乏指导在职硕士学习、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经验,致使部分在职硕士不能充分得到导师的指导。
(二)从在职硕士自身条件来看,其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定位存在差异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和职能领导仍然认为。在职硕士教育质量的好坏由高校在职硕士培养的相关制度、方法和机制等决定。在职硕士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生命线,许多高校管理制度的设置基本科学合理,可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使得高校管理制度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根据相关调查,有的在职硕士在读研期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社会兼职、打卜、赚外快卜,而把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放置一边。很多临近毕业的在职硕士,对学位和毕业论文根本不重视,论文的写作停留在抄袭、简单应用上,没有认认真真做做研究,甚至有的在职硕士在学校期间没有写过一篇学术文章,这样的情况反映出在职硕士没有清晰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
(三)从在职硕士教学的硬环境来看,不能完成在职硕士培养任务
在职硕士教学环境是对在职硕士教学任务的存在、发生和发展所产生控制作用和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和多维空间的环境系统,是各种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综合。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从在职硕士所产生的成就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方面提高在职硕士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在职硕士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目前看来,在在职硕士教学的硬环境方面,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措施大都可以到位,但一般高校硬件配置都是先满足本科生的要求再满足在职硕士的要求。在科研方面,由于每个在职硕士导师所带在职硕士较多,在课题参与、学术活动和外出调研时不一定所有在职硕士都有机会参与,锻炼的机会也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