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在职硕士里男性的创业倾向明显高于女性,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学生创业倾向显著高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哑变量与创业倾向正相关(Model 1, a=0.313 , p<0.01),明显支持假设,说明男性在职硕士的创业倾向显著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的创业兴趣比女性相对持久稳定,女性的创业兴趣随时间而递减(陈劲等,2007)。还有可能的解释是,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特质的性别角色与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致使在创业倾向方面表现出性别差异(刘敏等,2011)。相对而言,男性在职硕士更愿意把创业作为未来的职业追求,因此男学生的创业倾向明显高于女学生也就不足为奇。
另外,家庭收入哑变量同样与创业倾向正相关(Model 1, a=0.31, p<0.01),支持假设1d,说明收入较高家庭的高校在职硕士创业倾向明显高于家庭收入相对低的在职硕士。这个很容易理解,家庭收入较高的在职硕士经济压力与责任相对较小,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在职硕士总会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毕业之时承担着家庭经济来源的重任。除此之外,创业的家庭支持模型表示,家庭的经济收入与可获得资本是影响个体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收入较高的在职硕士如若创业,可以获得父母或者长辈的资金与社会关系支持,这是收入较低家庭所无法比拟的。调查样本内,专业哑变量与父母创业经历哑变量对创业倾向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无法验证假设1b与lc的真实性,可能是因为样本容量不够大的缘故,但并不说明在创业的大环境下专业以及父母创业经历不同的在职硕士创业倾向不存在差别,这个问题值得后续的研究跟进与完善。
2、创业目的性的明确能够推动高校在职硕士创业意向的增强。创业目的性的强弱与创业倾向呈明显的正向关系(Model 3 , a=0.215 , p<0.01),支持假设2,表明引导在职硕士培养明确的创业动机或者目的,有利于其树立较强的创业倾向。创业目的内容广泛,但均符合马斯洛五大层次需求理论,不外乎是个人经济目的与社会目的,也可以理解为短期目的与长期目的,短期内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长期内在追求经济目的的同时注重为社会谋福利,这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与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顾桥等,2005)。正确把握创业目的多样性与多变性,能够激励在职硕士的创业积极性,从而提高在职硕士的创业效率。
3、良好的创业素质能够激励在职硕士的创业倾向。结果显示,创业素质的高低与创业倾向正相关(Model 3, a=0.132, p<0.1),假设3得到验证。本文定义创业素质主要包括生活态度、工作精神、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意识与精神,这均是高校在职硕士主观意识形态的体现,这种意识形态的不断加强能够诱发创业意向的产生与强化,从而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同时,这种素质之外的因素对创业倾向的影,均依赖于创业意识与精神的传导机制。当然,创业素质体现在创业的整个过程中,在创业倾向的萌芽阶段,创业素质起着引导与传导作用,激发创业倾向的落地生根;创业行为发生后,创业素质为创业者的经营活动保驾护航,比如市场风险的预测与控制等等。
4、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样能够促进创业倾向的强化。模型结果显示,创业能力的高低与创业倾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Model 3, a=0.273, p<0.01),这明显支持假设4。创业能力是个体具备完成创业活动的主观条件,其作为个体能力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个性心理的影响,而高校在职硕士心理因素的多元性造就了创业能力的多样性,但它们凝聚融合表现为创业实践活动中在职硕士的创业能力整体性(纪玉超、林海涛,2011)。创业能力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类似于创业素质,一方面激发创业倾向的产生与付诸实践;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创业活动,决定着创业实践活动的功败垂成。
5、创业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在职硕士创业倾向的提升。回归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变量与创业倾向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odel 3,a=0.206, p<0.01),支持假设5。创业倾向作为个性心理活动,受创业者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质、背景等内驱力和外在环境等外驱力的影响。本文定义创业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支持、高校支持、金融机构支持、创业培训机构支持和社会网络支持等五个方面,是外在的驱动力因素。政府方面,可以通过创业宣传、税收优惠与创业扶持基金的设立等手段鼓励在校在职硕士创业;高校方面,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大力实施创业教育,从而提升在职硕士的创业素质;金融机构方面,可以运用降低融资门槛、简化融资手续与加大融资额度等方法激励在职硕士创业;创业培训机构方面,可以对在职硕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例如创业项目的选择、企业注册、融资等等;社会网络方面,可以给予在职硕士精神鼓励、信息共享、资金扶持等帮助。
通过以上对回归结果的分析,本文对高校在职硕士创业倾向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背景差异效应):高校在职硕士群体中,拥有不同背景因素的在职硕士创业倾向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男生的创业倾向显著高于女生,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创业倾向明显高于家庭收入较低者。
命题2(动机诱导效应):创业目的或动机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个人经济目的,也可以是社会目的,还可以兼而有之。但是,较强的整体目的性或动机能够诱导创业倾向程度的提升。
命题3(素质强化效应):在创业的萌芽阶段,创业素质作为创业者主观意识形态的体现,能够引导与强化高校在职硕士的创业倾向。
命题4(能力集聚效应):在职硕士个体的多元性造就了创业能力的多样性,而它们集聚在创业实践活动的始末,既激发创业倾向的产生,又直接影响创业活动的开展。
命题5(环境约束效应):创业环境既是创业者外在的驱动力因素,也是约束因素。来自政府、高校、金融机构、创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网络的支持能够刺激高校在职硕士的创业意向,约束了创业活动的开展与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