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与本科学生的培养,我对在职研究生教育思考得比较少一些。原因是,我过去认为在职研究生培养不像本科生那样复杂,只要抓住导师和科研条件这两个核心环节就可以了。按照这样的推论,我们只要重视整体学者队伍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学科建设对科研的重点投人,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自然的结论。这样两个环节固然是在职研究生培养之关键,但是.影响在职研究生培养质盘的因素还很多很复杂。特别是随着在职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个性化培养’,与规模化招生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应对规模化"所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在管理环节上的规范管理",而规范管理又必须适应在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期啼选,学位论文评审.学位授予等诸多方面,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山东大学在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正在探索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相对于本科生培养,我们对在职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似乎缺少信心。这一点从我们的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对本科生,我们把‘·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作为学校的长远目标与战略选择。而对于在职研究生,最优秀"从整体上讲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尽管我们有十几名博士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如果把自己放在国际视野下.按照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样的标准要求.那差距就更加明显。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差距。我总以为,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在整体科研实力实现明显提升之前,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难以有质的飞跃。
如果再认真分析一下上面的观点,就会发现,这样的逻辑推断是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建立的,这种观点的形成是基于一种封闭的思维模式。其实,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个性化特征为培养模式的创新带来巨大的空间和灵活度。如果在开放的视野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审视我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就会发现,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突破现在的局限,突破依赖一个导师、一个专业、一所大学的资源来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局限。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调动整个学校的资源,利用社会的和国内外大学的丰富资源,使我们的在职研究生受益。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使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获得质的飞跃,同时使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获得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创新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