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坚毅苍劲的青松,挺拨摇曳的翠竹,迎风傲雪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因它们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中国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岁月三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青松,它虽没有婀娜的身段,没有远播的芬芳,但是,它刚毅不阿。风霜,不会使它苍老,只能使它苍劲;岁月,不会使它弯腰,只能使他坚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翠竹,它虽没牡丹的富丽,没桃李的娇艳,但它不畏严寒。它性直,直以立身,临风不折,挺直向上,不坠青云之志。一旦风雪严寒百花残,它却迎风摇曳绿满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翠竹的脾性。
冬梅,它没杨柳的轻盈,没荷花的丰姿,但它傲骨秀逸。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它生机勃勃。数九隆冬,地冻天寒,唯有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雪怒放。“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就是梅花的精神。
岁寒三友是哪三个?
“岁寒三友”不是指三个人,而是指的三种植物松、竹、梅。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拓展资料: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以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岁寒三友”分别是指那三个人?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同时岁寒三友还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画作常以“三友图”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