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结构"是什么意思?
所谓结构,指的就是:画面上(形体、构图、三大构成等)变化发生的位置,以及变化发生的趋势和形态。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意思?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
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什么是汉字的结构?
谢邀。所谓汉字的结构,借用化学名词,可分两个层次。原子层次,五种基本笔划,即点,横,竖,撇,捺。分子层次,进入字的范畴,形声与会意字,多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或文的部分,组成一个字。附带说一下,单体为文,水,山,牛,羊,马,木等是也。合体为字,江河,岩崖,特犊,洋祥,驴骡,林森是也。林,是平原的树木,并排的。森,是山区的林木,高下错落,细思,明白如画。老夫以为,即要研究汉字的原子,更需研究其分子。甲金文太古老,小篆即秦篆,保留了分子的基本形状。楷书,尤其是简体字,多有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