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升儒教育 > 升学 > 正文

2024年跨学科在职硕士产生问题的主要成因

2024-11-29 17:17:51

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跨学科在职硕士由于具有另一学科的背景,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跨学科在职硕士由于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与在职硕士阶段所学专业不同,具备两种不同的知识结构,成为具有多学科专业特长的新型人才。二是综合型的思维方式。跨学科在职硕士,尤其是那些学科跨度较大的在职硕士,如文理交叉的在职硕士,其思维方式也相应地跨度较大,既具有理工科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又具有文科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三是开拓型的创造能力。跨学科在职硕士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习惯于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分析问题,并善于发现新的学科生长点,富有创新精神,如果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将会发挥特有的优势,对于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按理说,跨学科在职硕士具有这些优势,在专业学习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方面应该比非跨学科在职硕士强一些,再者,跨学科在职硕士由于没有接触过目前所学专业,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专业学习行为方面应该比非跨学科在职硕士表现得更加积极,但中国在职在职硕士教育信息网老师通过本次的调查发现,情况恰恰相反,跨学科在职硕士既没有在科研方面显现他们的能力,也没有在专业学习行为方面表现出积极性,当然也不排除存在一部分优秀的跨学科在职硕士,在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但这里仅仅研究跨学科在职硕士作为一个整体的现状。

不管怎样,复杂局面的背后一定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立足于提高在职硕士尤其是跨学科在职硕士的专业适应性的立意要求,中国在职在职硕士教育信息网老师力图从各种方面寻求造成其现状的原因,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地认识到背后的成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跨学科在职硕士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访谈中发现,部分跨学科在职硕士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目前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本专业的在职硕士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为在职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之下,跨学科在职硕士在专业基础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他们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专业基础薄弱,不能顺利适应新专业的学习。

小B:在原来的学校和专业,我的成绩是属于比较好的,学习起来也没什么难度,但来到新的学校,学习从没接触过的专业,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感觉自己没有任何优势。跟本专业的在职硕士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学科内的研究热点、专业术语等都很熟悉,要想赶上他们,也许我需要在整个在职硕士阶段都不断地努力,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小D:原来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对这个领域基本不了解,面对专业性的问题,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总是说不出有深度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感觉本专业的在职硕士就很有水平。现在的学习也完全没有以前学管理学的时候那么轻松了,想想就压力很大。可能也是当初没考虑清楚,只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跨专业考了,进入这个专业后,发现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得困难。

小C:在职硕士的学习跟本科阶段很不一样,研一的时候还好些,主要是上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适当地看些书,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小。但到了研二,基本上就没有课,这使我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加上专业基础薄弱,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学习比较迷茫,刚开始还给自己制定计划,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什么效率,渐渐地就失去学习的热情了,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没有针对性吧。

小A:新专业的学习很令我头疼,一切知识都是新的,原来完全没有涉及,一点专业基础都没有,上起课来,听不懂,很吃力,到现在心理的落差还没有调试过来。

由于在职硕士阶段的学习更加专业化,而跨学科在职硕士的专业基础却比较薄弱,这使得他们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起来比非跨学科在职硕士吃力。这种状态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当焦虑超过一定的度时,会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

展开全文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转载需向著作权人取得许可。

豫ICP备2023015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