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可以发现:
1、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
在职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发展是在职研究生教育赖以存在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现代意义上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然表现为分散随意的状态,虽然有制度化尝试的愿望但往往在理想与实现的途径间存在障碍。在职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需求为在职研究生教育彰显其本质特征提供了空间,而在职研究生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等功用的体现既适应了社会要求,又促进了在职研究生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科技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蓬勃兴起,这些是在职研究生教育得以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2、从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到重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
纵观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央决策层的视野是获得政策支持、资源保障的前提条件,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在职研究生教育规范、有序发展的前提。文革"后恢复招生以来,从《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颁行对学位等级、学术水平要求、组织机构、培养方式等从制度方面予以规范;到《关于学位与在职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学位和在职研究生教育应侧重于内涵的发展";再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创造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上述一系列法律文件、政策措施中可以清晰看到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从制度确立一内涵发展一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样一个逐步深入、不断拓展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和实践领域的过程。
3、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多样的调控手段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政府在学位制度的建立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政府是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制度化发展不断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为了促进其良性运行,教育主管部门都要颁布相应的政策文件,并有一系列的制度与之配套实施。在一个学位制度不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一度出现断层的国家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必不可少。
但是政府利用政策工具调控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范围和手段有待界定和丰富。通过上文对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主要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出,招生规模成为各阶段划分的节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的一个文件甚至是某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都会对招生规模产生影响,同时单纯以招生数量作为调控指标的政府决策模式也直接导致了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的波动性比较大,而确定招生数额的背后是否有对人才市场、专业需求的科学分析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因素。
4.对在职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关系的再认识
回顾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尤其是《学位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监督评价往往借助两个重要指标,即培养质量和培养数量。对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注贯穿始终,这是同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性"密不可分的,这一特征不能因培养数量的增长而有所削弱。但是似乎从中央决策层到具体的培养单位,都存在着这样的思维定势: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旦培养质量出现滑坡,往往以缩减招生指标作为调控手段,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这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首先,培养质量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衡量标准是多维的,应从在职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切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综合评价;其次,招生数量的增长未必带来培养质量的下降,培养质量的保证未必要以招生数量的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为代价,尤其面临对高层次人刁‘社会需求旺盛的现状,招生规模的控制约束未必就是在职研究生教育精英"品质的体现。
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绝对数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相对数、培养质量、社会贡献率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借鉴在职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缩小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必然的策略选择,也是本文的立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