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升儒教育 > 升学 > 正文

2024年火灾逃生误区

2024-11-21 22:23:34

火灾逃生误区

火灾都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但一旦火灾发生了,有效的自救和逃生可以让救援事半功倍。

湿毛巾万能

湿毛巾可以滤掉烟气中的碳粉等颗粒,但是并不能滤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火场中用湿毛巾做呼吸保护有一定的局限性。

匍匐爬行安全

如果烟气不大,不需要匍匐逃生。如果逃生的人很多,后面的人容易踩到匍匐进行的人,发生踩踏事故。

卫生间是最好的避难间

卫生间一般空间狭小,如果没有通向户外的窗户,非常容易因缺氧致人昏迷或死亡;就算卫生间内有窗,也一般很小,如果火势长时间燃烧,救援人员很难发现和营救被困人员。

原路脱险

人在手足无措间,总会找寻自己熟悉的路径和出口。在火灾中,这种习惯心理常表现为人们只会奔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殊不知,此时也许已失去最佳逃生机会。

火灾逃生诀窍

第一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害羞及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拿走贵重物品上。

第二诀:简易防护,不可缺少。

家中、公司、酒家应备有防烟面罩,最简易方法也可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浇身,匍匐前进。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逃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

第三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第四诀:当机立断,快速撤离。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当火势不大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逃到天台、阳台处。

火灾逃生技巧

自家室内着火

自家室内着火,火苗初起、火势不大时,应根据燃烧物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将火扑灭。如果火势已大,要果断地往门外跑。跑出门外后,如果门还未被烧毁,应随手关上门,然后拨打119报警。在向门外冲时,如果火势太大,可以将棉被、衣物等浸湿,披在头部及上身,以免被烧伤。

本楼层着火

开门前要先试试门锁的温度,如温度过高,就用湿毛巾堵塞门缝隙,并在门上浇水以降低温度,防止火势蔓延进屋。如果大火已蔓延进来,则向卫生间等易燃物少、火势小的房间撤离,然后关好门、窗,并用湿毛巾把门缝塞牢,并往门、窗上浇水,同时通过窗户向外求救。如果门锁温度不高,说明火势还没到自家门口,则要尽快向紧急疏散口跑,遇有防火门要及时关上。

其他楼层着火

如果着火点位于楼上,要向楼下逃离;如果着火点位于下层,且大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逃往楼顶或天台。

火场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要沿着安全通道逃生;处于高层的人更不要轻易跳楼,应想办法自救或做出应对措施,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低层住宅逃生

如果住在二楼,万不得已时可以跳楼逃生。跳楼前,先向地面扔些棉被等柔软物品作为缓冲。但是,三层以上千万不要急于跳楼。 如果所处楼层较低,还可以利用结绳逃生。如果绳子不够长,可以顺着绳子滑落到着火楼层下面的安全楼层的窗台,逃离危险区。

火灾逃生误点

1、向光朝亮

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但是,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的逞威之处。

2、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紧紧地追随,而不管是否有出口。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

3、惯性思维

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低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如向下无路可逃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这种习惯心理还表现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只会朝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

4、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逃生路线失败,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时,面对愈来愈大的火势、愈来愈浓的烟雾,人们就容易失去理智。但此时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跳窗等危险举动,要考虑你所在楼房位置的安全高度和楼下场地安全情况,要考虑是否有可靠的下楼安全保护措施;当然,最好还是另找出路,或采取其他办法避险待援。

展开全文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转载需向著作权人取得许可。

豫ICP备2023015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