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升儒教育 > 升学 > 正文

2024年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

2024-11-18 10:43:34

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没弄明白,一起来看看吧。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不耻下问什么意思啊?

不耻下问的意思: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义: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 示例: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不矜不伐、功成不居、谦虚谨慎

“不耻下问”成语是什么意思?

不 耻 下 问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的这句话,引出了“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没自己高的人请教为耻。

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1、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3、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不耻下问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o公长治》解释: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耻”是“以……为耻”的意思。

展开全文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转载需向著作权人取得许可。

豫ICP备2023015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