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颁布实施。这一时期在职研究生教育政策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政策的立足点发生了变化,按需建设成为基本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学制等方面,根据社会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研究生的要求进行改革和新的探索,不断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二是建立有效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与调节机制成为政策的核心之一。相关政策文本提出,应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学位与在职研究生教育自我发展和调节机制,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提供足够数量、较高质量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根据区域、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其对高层次人才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要求,对在职研究生工作进行分类规划与指导,优化布局和结构,进行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调整。三是积极发展成为政策的基调。关于加强和改进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6提出,在职研究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中国学位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将这一工作方针完善为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加强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
这一阶段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大背景是科教兴国、依法治教。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职研究生教育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而要进一步发挥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潜力和活力,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在职研究生教育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因此,通过改革、发展与创新,迅速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政策的价值追求。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首先,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党的十五大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国务院1999年下发的5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6明确提出,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实施高层创造性人才工程,高等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在职研究生在校规模应有较大的增长。其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和知识经济成分的提高,社会对人才层次需求的重心上移,对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高等学校通过知识创新和高科技孕育新的经济生长点的期望值增大,经济发展对知识、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再次,教育发展的普遍推进及其跃升引发了人民群众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巨大需求。2000年以来全国研究生教育入学考试绝对人数和增长比例的激增,以及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备受青睐,都反映了人们对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强烈愿望。另外,西部地区大开发也为加快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增长点。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已见端倪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不断进展,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备受重视,从战略高度调整和重塑其目标和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1999年我国确立了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的工作方针,即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其核心就是积极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当然,积极发展并不只是指规模、速度,而要从24字方针整体上去把握,积极发展要与深化改革、注重创新、提高质量、按需建设分类指导等方面相互推进和相互制,其追求的是研究生教育整体的综合协调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的理念的先进性在于既遵循发展的适度原则,又创造发展的条件以推动发展。就我国研究生教育当前执行的积极发展战略而言,不仅仅是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益,充分发挥政策空间,扩大研究生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培养质量,还包括拓展发展空间,如采取主动措施推进资源、条件、制度、思想等等的变化和创新,即通过创造发展条件来促进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把握住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背景下所实施积极发展战略政策的现实特征。当前的积极发展具有补偿性特征,是一种补偿性增长,是一种跨越式发展,是由外力引发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进行的。在这些特征影响下实施的积极发展战略是对社会需求的积极适应,同时,又有可能引发或导致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如缺乏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倾向低层次重复、过于强调社会适应而忽略教育规律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当前积极发展方针战略的实施,找出症结,分析问题,防患于未然,以使这一战略始终在健康、正确的道路上得以执行。
学位与在职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6期刊登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在职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学位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6(征求意见稿),勾勒了我国今后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该报告达到了预期目标,总体上做到了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据,以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借鉴,现实把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宏观思考与具体措施相匹配,适度超前的发展意识与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相统一,体现出了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协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战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