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科学,它的独特作用取决于其内在的性质,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它的最大作用在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因此,哲学教育有别于其他的应用操作性教育,它内在的教学理念不在于培养多少此类型的人,而是在于培养出多少创新性的在职硕士人才。要想培养出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哲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的科学性,课程体系要适合受教育者一内心需要,比如教材"和专著"的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使两者一相辅相成,然而,目前两者一处于两张皮"的状态,甚至处于对立"状态,教材讲述的内容和专著或文本的内容存在很大出入,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把教材"的内容作为一种超越专著"而视为客观事实"的东西而加以信仰,即用教材"取代专著"。
其实,两者一应当是内在一致的,教材"应当是一种浓缩的专著",也就是说‘教材’不仅应当是名副其实的‘专著’(关于某个学科的人类文明成果的专门性著作),而且必须是最具有说服力性和前沿性的‘专著’(关于某个学科的当代水平的专门性著作)。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在逻辑上要求哲学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所以哲学教育内容要体现两种向度:一个是形而上"的向度;另一个是形而下"的向度。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它不断地撞击着受教育者一的心灵世界,使受教育者一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抑或是,哲学使受教育者一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在此意义上,孙正幸先生批判哲学教育应用操作型"人才培养倾向,要想改变哲学教育应用操作型"人才培养倾向,必须实现哲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