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将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市场调节定义为:把市场机制引人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中,使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根据DECD的界定,我们可以认为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调节机制应是一个引人市场机制的过程,使工程硕士教育更具竞争性、自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具体地表现为三个方面:
(1)高等学校应成为具有工程硕士办学自主权的独立法人,依法自主办学。逐步下放举办工程硕士教育的自主权,包括培养规模、招生办法、招生的工程领域、收费标准等,同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人才资源具有竞争力的独立的提供者",从而增加市场的导向性,使高校具有迅速对市场做出反应的能力,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对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能力。
(2)价格是发展调节机制的杠杆。办学经费直接来自需求方(包括企业和个人)投资,使得需求方的中心地位越来越显著,换言之,需求方的选择,实质上构成了对培养单位的激励与监督。因此,不同的学校和工程领域的不同价格,反映出不同的供求状况与不同的质量,这种需求依赖性使高校必须充分重视成本核算,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关注和满足企业及个人的多种多样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3)竞争是工程硕士育发展调节机制的灵魂。培养单位通过生源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竞争,优胜劣汰,通过企业的客观评价和市场的反应,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竞争能给社会带来高质量的工程硕士教育、合理的教育收费、最佳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企业更快的进步。
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调节机制的建立,是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必然结果。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后,企业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能够掌握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方法,并且能够与市场相融合的人才,个人也需要在企业发展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在研究生教育中,厂矿企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大约5%是研究型人才,而大约95%左右是从事生产、设计开发、经营销售和管理类的人才"。但由于我国专业学位起步较晚,况且目前每年各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数量,仅占当年研究生培养总数的12%左右,与社会需求尚有很大差距。而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全部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以上"。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硕士的培养规模必须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工程硕士教育市场的有限性,造成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高校努力创新,致力于创造新的市场机会。1997年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从最初的9所院校、招生1774人,发展到今天的142所院校,在校生人数3万余人,其发展速度之快,居12个专业学位之首。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迅速发展,与需求和资金市场的有限性的矛盾,迫使培养单位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抢占有限的市场。有市场必然有竞争,竞争促使培养单位不断地调整工程硕士培养规模、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价格标准,以适应社会对工程硕士的多方面要求。培养单位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才市场的变化,调整工程硕士发展计划,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才能保证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