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的面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与社会各界前所未有地关注大学的发展,除了政府增加投入以外,各类企事业单位、财团、校友都加大了捐资助学力度,学术研究环境相比过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尤其表现在学术研究硬件上,大学引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充实丰富了图书资料等,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上海交大一年仪器购置量超过了10年前所有仪器设备金额总值,科技仪器设备总值己近了亿元。"同时,大学也深化大学制度改革,积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的学术风气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学教育环境在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的学术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
虽然我国大学教育环境已有了较大地改善,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相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差距。在五十年代的时候,由于受到苏联科研体制的影响,新中国的科研体制按照苏联科学院与大学分离的模式进行了改造,我国大学学术研究的职能被大大地压抑住,没有被高校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当然学术研究环境也得不到重视。用潘慰元先生的话来讲,那些年中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发展是同世界趋势相反的。后来由于又经过文革十年波折,大学教育环境遭受了进一步地破坏,使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校园物质环境是指对在职研究生和教师的学术创新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因素总和,包括校园建筑景观、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信息互联网的建设等。校园物质环境虽不是培养创新型在职研究生的决定因素,但确实在职研究生开展学术创新的基本前提。
当前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扩大、调整、合并、改建、搬迁、新建等任务,同时,随着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发展和体制的变革,人们对大学建筑和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内高校建筑和景观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一些早期的大学多是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扩大的,因此这些大学的规划多较混乱而几乎没有环境设计;中期的一些学校建设则多注重校园功能的划分,而不重视校园环境设计;现在的校园建设对环境开始有所重视,但仍缺乏细致合理的设计,对学生的需要考虑不够,对教师的生活环境也缺乏关心,因此谈不上人性化。在大学校园的公共场地,要么是宽敞的广场,冰冷空旷而使用率极低;要么是大片的草地,满眼喜人的绿却禁止踩踏"、大片空置;宿舍楼间只有几米的绿地,其余就是灰扑扑的水泥路面,在路上偶遇的师生只能站立而谈。正是没有对使用人群的需求作认真分析,缺乏对校园建筑和景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才会出现这样冰冷而缺乏灵动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与国外一流大学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家与大学也意识到和国外大学在学术研究硬件上的差距,开始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研设备,但由于我国大学数量众多,科研设备基数大,总体上看,科研设备老化陈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和国外同类大学相比,我国的校园物质环境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指出:自然科学理论离不开实验室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 这充分表明了实验室在大学中的作用。但目前除少数大学之外,大多数大学的实验硬件条件和发达国家大学相比不容乐观,就是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占优势。相当多的大学实验室装备落后,许多大学的研究设备还停留在国外八十年代末的水平,相当多的研究还无法在国内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学术的中心,理应成为大学学术研究的重心。但是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远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图书馆资料陈旧,品种不全,每年新增的图书资料远远不能满足在职研究生和教师学术研究的需要。书价上涨,图书文献购置费用不足,是近年来大学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目前高校图书购置费等呈下降趋势,出现负增长,图书购置费占经费支出比重下滑至1 %-2 %。l新图书资料的增长率跟不上师生对图书的需求率。就现有的藏书量来讲,与国外差距也很大,目前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包括90个分馆或其它分支机构,藏书量高达1400多万册(件)。而目前作为我国最大高校图书馆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量为461万册(件),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量为260多万册(件)。"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大学无论在实验设备配置还是在图书收藏购置上都还不尽如人意。硬件落后的直接原因就是科研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大学投入的相对不足直接制约了大学学术研究物质环境的改善。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大学研究投入只有美国的3.5,日本的7.1%和德国的13.9%0 2001年,高校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只有约3.2万,大约仅够指导一名在职研究生", " 1999年,全国高校用于科研固定资产购建费为17亿元人民币,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为63.5亿元,不如美国的一所大学"。中外大学研究投入的巨大差距使我国大学学术研究环境很难得到提升。